1號店:開衛星監控管理系統在墻上的超市

把平常人忽略的廣告牌當成超市的商品貨架,將乘客的 waiting time(等待時間)變成shopping time(購物時間) ,這就是1號店的新嘗試 開在墻上的虛擬超市。

周一早晨,上海地鐵內人流如織。

在一傢IT公司上班的Boyce,像往常一樣,走進9號線的徐傢匯地鐵站。作為一個PM(Program Manager,項目經理),Boyce對於客戶訴求和市場分析,有種職業性的敏感。他會留意身邊出現的每一個廣告。

地鐵站內神州租車的 18歲+駕照 、聚美優品的CEO 為自己代言 、脈動飲料的 感覺不在狀態 異型廣告 都給Boyce留下瞭很深的印象,相比之下,他覺得演員海清代言1號店的一系列墻面廣告顯得中規中矩。

在地鐵B1層大廳,看到有人正拿著手機對著海清的廣告拍照,Boyce一笑置之。在上海這個城市,他看到過很多外地遊客,對這些光鮮亮麗的東西少見多怪。沒多久,網上關於 無限1號店 的介紹多瞭起來。Boyce看瞭之後,才意識到是自己錯瞭,這個看似普通的廣告,其實是一個開在墻上的虛擬超市,背後隱藏著大學問。

復制Home Plus

從今年7月25日開始,在上海9條地鐵線路的70個車站,紛紛出現瞭 無限1號店 ,4天之後,在北京500個公交車站上,也出現瞭這種看似平常的大幅燈箱廣告。

在這張6.5米 1.5米的海報上,整齊地排列著80種日常生活用品,有啤酒、牛奶、方便面,也有3C產品。這不是簡單的視覺告知,而是一種 商品 陳列 1號店將超市開到瞭墻上,用戶隻需打開特定客戶端,用手機對準產品二維碼拍照,再點擊 購買 ,一次奇特的購物體驗就宣告完成,剩下的隻需在傢等待 收貨、付款。

不少媒體都把這個idea看做是1號店董事長於剛的一次 靈光乍現 。實際上,這個故事遠沒有這麼富有戲劇性。

一個多月前,於剛在傢中偶然點開瞭一個廣告視頻,這則名叫 Home Plus Subway Virtual Store 的韓國廣告,獲得瞭2011年戛納廣告媒介類的金獎。廣告大意是說,在韓國,Home Plus是排行老二的超市,跟在E-Mart(易買得)超市的屁股後面追趕。現在的情況是,在不增加門店的情況下,Home Plus究竟有沒有機會成為老大?

他們的idea就是 let the store come to people (將商店帶到人們身邊)。於是Home Plus在地鐵站的隔離墻上,建起瞭虛擬超市。

盡管超市是虛擬的,但是商品與實體店並無二致。所有等待地鐵的人,隻要願意,都可以拿出智能手機來,給產品拍照,用手機下單。

一般人眼中很平常的地鐵墻壁,卻能被Home Plus當做貨架! 看完這個視頻,於剛難抑興奮,他立刻群發郵件給1號店的管理層,其中包括去年才加盟的1號店無線事業部總監於麗麗。

其實從兩年前開始,1號店的董事長於剛和CEO劉峻嶺,就已經在移動互聯的巨大市場上達成瞭共識 未來,移動電子商務已是一個不可扭轉的趨勢。2010年,在業內還未充分意識到的情況下,手機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就已經實現瞭40.8億元。於是在1號店,一直有一個堅定的 無線戰略 。而於麗麗在加盟1號店之前,從事的正是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工作,在組建 無線事業部 這件事情上,兩者可謂一拍即合。

於麗麗和其他很多1號店的員工,收到群發郵件的當晚就熱議起來。他們都認為,將 waiting time(等待時間)變成shopping time(購物時間) 是一項偉大的創意。

於剛比較激動,他覺得這個模式應該進入中國,因為中國沒有;不過正因為中國沒有,也存在很多的風險。 於麗麗說。第二天上班時間,於剛又召集相關部門的同事接著開會,會議持續瞭一整天,最後作出瞭立項的決定:要把Home Plus的模式,帶到中國來。

整個項目,由於麗麗的無線事業部統籌,並從公司的各個部門抽調人手。而從立項到上線,這個過程用瞭三周。

中國化改造

現在回想起來,於麗麗還是覺得不可思議,那三周簡直就是魔鬼時間,每天她和她的團隊平均隻能休息4個小時。

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Home Plus的模式。 這一階段也是於麗麗最頭疼的時候:關於Home Plus的數據非常少,更沒有相關可供參考的資料。他們唯一能拿到的材料,就是Home Plus這個虛擬超市選瞭哪些商品。

為瞭摸清情況,1號店專門調研瞭韓國的市場,他們發現這個市場的智能手機普及度是中國沒法比擬的,就像協助研發墻上虛擬超市的韓國第一企劃公司發言人艾琳妮 拉姆說的那樣, 在韓國首爾,每個人都機不離手。

另外,隸屬歐洲零售巨頭Tesco(樂購)旗下的Home Plus本身就是一傢線下的超市,1號店雖然背後有巨頭沃爾瑪的身影,但其本質上是一個線上超市,二者有本質的差別。為公眾所熟知的Home Plus做一些線上的活動,很容易就被消費者接受,公眾認知度不高、一直做線上電商的1號店做類似的試驗,情況會怎樣?他們心裡沒底。

在產品測試的時候,於麗麗還要和產品部的同事一起,為選擇哪些商品而發愁。地鐵站的一面 商品墻 隻有6.5米 1.5米,最多隻能容納80種商品,而1號店上的實際商品種類達到瞭10萬多種。Home Plus虛擬超市的做法是租下整片隔離墻,陳列商品遠比一塊廣告板要豐富。其售賣的大都是一些生鮮肉和蔬菜,主打的概念是 上班路上買好菜,下班回傢即可做飯 。因為所售商品不同,1號店在這一點上做出瞭最大的改動,其主要商品選擇瞭夏季飲料、防暑藥物、洗護用品等。

我們盡量選擇不需要用戶進行過多對比,品牌認知度和購買率較高的商品。 於麗麗說。在整個過程中,設計部的同事也參與到每個環節中,比如最後產品圖的顏色搭配、二維碼的大小等,都由他們來確定。

相比之下,這個創意最核心的 商品墻 的技術層面,反而是最不讓於麗麗操心的東西。 商品墻 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於商品下面的二維碼識別,手機客戶端軟件(掌上1號店)將掃描這個二維碼,從而識別出用戶所選購的商品。這已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應用。

以前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廣告。 在瞭解瞭 無限1號店 的使用說明之後,Boyce在自己的iPhone上也安裝瞭 1號店 客戶端軟件。接下來的操作並不復雜,在客戶端上打開 掃描條形碼和二維碼 功能,手機立刻呈現拍照狀態,攝像頭對準產品二維碼,該商品就出現在瞭手機上,再點擊 購買 ,商品就 掉入 購物車中。

隨後,他按部就班,在 我的訂單 頁面中填寫自己的配送地址、送貨時間、是否開發票以及付費方式,剩下的就是在傢等待收貨。 感覺很科幻,好酷。 Boyce說。

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貨車管理系統
arrow
arrow

    gyy284sk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